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杀机蔓延 > 第二幕 第二场

第二幕 第二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失忆当然也是心理疾病。失忆原因有器官性原因和功能性原因两种。器官性原因包括大脑遭受外伤或疾病或药物侵袭,而功能性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如面对某个不想面对的事情时,建设心理防卫让自己刻意忘记,从而保护自己。

但欧阳晴一直把诊断报告翻到底,也没有发现这个关于屡次被提及的pta(创伤后健忘症)的测试报告。也即是说,江可荣对于沈零是否存在pta(创伤后健忘症)并没有得出准确结论。

但是有一点很明显:2008年沈零第一次把梦境和现实可怕地联系在一起时,江可荣对梦境与现实是否相关,表示较大怀疑。

就像之前的报告提到的那样,他更倾向于认为这个14岁的小孩心理出了问题,才一口气做了精神分裂、mpd、apd、ptsd和催眠共五份测试检查。这都表示当时他不认为沈零真的能够“梦中预知”或者“意念杀人”,他认为一切只是沈零的幻想和某种巧合。

江可荣在这里一口气打了五个问号,显然是特别留心。

pta啊。欧阳晴点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

pta与精神分裂、mpd、apd、ptsd的发病原理和发病症状,都存在本质区别。

精神分裂患者常常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

而mpd,也即同一性分裂障碍,常被简单称为“人格分裂”。患者无法回忆起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哪?)。有的人会为自己虚构一个新的身份,并把这个身份当做真实的自己,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但实际上这个人格是不完整的,因为它没有经过正常的人格塑造过程。

“《精神分裂测试结果》阳性症状测试如下:无妄想症,无幻觉,无紊乱言语现象;阴性症状测试如下:无空洞应答,无明显情感淡漠,无紧张性木僵。判断:无精神分裂。

“《mpd测试结果》连续与患者交谈4小时,未出现分离性格。判断:无mpd。

“《apd测试结果》在以下七项中占据零项:反复违法(无);欺诈、使用假名和撒谎以反对他人(无);冲动和无事前计划(无);反复出现打架和身体攻击(无);不负责任、对他人不能尽到应尽的义务(无);对伤害他人的行为缺乏内疚感(无)。判断:无apd。

“《ptsd测试结果》在单独给出相关新闻图片时,无明显反应;单独给出散弹枪相关图片时,无明显反应;判断:无明显ptsd。结合前次检查结果,怀疑存在pta(创伤后健忘症)。下次就诊可施情况进行催眠。”

相应图表与文字表述的内容一致。

apd,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一种经常发生在连环杀手和有暴力和侵略性倾向的危险人物身上的一种心理疾病。患有apd的人大脑前额皮层的某个灰质的体积与正常人比起来会减少10个左右百分比。除了病理诊断外,江可荣的心理测试报告也是该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很好理解。打个简单比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属于ptsd正常,是普通人对于创伤后应激的正常反应;一朝被蛇咬,但不记性还要天天找蛇玩,就属于异常;另一种异常,则表现为一朝被蛇咬“一百年”怕井绳,反应过度或持续时间太长,都会对人的心理起到非常负面的影响。

显然,江可荣很清楚地给出结论:沈零以上皆不是。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pta。

简单来说,pta,也即创伤后健忘症,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失忆”。

欧阳晴在apd的第七项,也即“对伤害他人的行为缺乏内疚感(无)”那里划了一道。她不觉得沈零内疚,与其说内疚,不如说,他好奇。

不过单就这一项,确实构不成apd。

看到ptsd测试结果的描述后,她又马上翻到相应的“前次检查结果”和“下次进行催眠”的诊断笔记进行对照。

果然,此前确实还做过两次ptsd测试,结果都显示:沈零的ptsd表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而催眠——欧阳晴翻到催眠测试这一页,结论只有一句话:“患者不能进入催眠状态,自我意识很强。怀疑:pta(创伤后健忘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