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乱世里的枭雄们之隋唐风云 > 第七章造反的根源性研究

第七章造反的根源性研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密原以为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一定能找到山寨,但没想到,对这样的高层次造反人才,各地山寨竟然并不欢迎。

而这些山寨头目大多小市民出身,小气得很,连应聘人员的差旅费都不报销,李密跑了大半年,很快把不多的盘缠花完了。

李密第一个投靠的是盘据在平原郡的一支队伍,队伍头目叫郝孝德,是造反界的老前辈,手下有数万兵马,算得上实力派人士。

李密是带着满腔热情上山的,但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入伙有时候比考公务员还难,林冲拿着柴庄主的介绍信都差点被赶下山,何况李密这样外观不具观赏性,手中有没有资源的人。

果然,上山后,郝孝德听说是杨玄感的谋主,还特地抽空接见了一下,见面后,郝孝德完全失去了信心,聊了没两句,就说一句庙小容不得大龙,将李密打发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下山后的李密又找上了第二家,此时的他,并没有料到社会学有个定理:此处不留爷的,一般处处都不留爷。

李密投奔的第二家是盘据在长白山的王薄,此人自称知世郎,意思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而论资历,这位王薄可算第一个站出来反抗杨广的武装,在杨广第一次征高句丽时,他就做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大家与其到辽东送死,不如上山闹革命。

第八年,积极开展军备,广招兵,深积粮,准备对高句丽用兵。

第九年,皇帝陛下亲率二百万大军(实数一百多万,算民工要超二百万)进攻高句丽。

第十年,再征高句丽,如果不是国内突发政变,说不定已经拿下高句丽。

第十一年,三征高句丽。

跟前面两位无所作为的皇帝相比,这位皇帝可谓勤劳勇敢,政绩彪悍。但熟悉历史的同志大概也猜出来了,前面两位皇帝是汉文帝跟汉景帝。

凭着这煸动的歌曲,王薄拉起了队伍,占据了山头,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而王薄也没有辜负他知世郎的名号,此人确实眼光独到,老奸滑头,明白自己的小山头是养不了李密的。

据后面的事情来看,王薄连梁山上的王伦都不如,连红包都没封一个就将李密打发了。

从长白山下来,李密彻底陷入了困境,他想做一个良民,但杨广不给他机会,他想当土匪,可没有山寨愿意收留他,混到这一步,真可谓山穷水尽。

最要命的是钱没有了。

汉景两朝统治期间,国泰民安,被世人称为文景之治。

而后面这位皇帝,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杨广兄弟,杨广统治的隋朝被认为跟秦未一样的□□,杨广的名字也常常跟夏桀商纣著名暴君等联系在一起,成为后来者的反面教材。

这说明,皇帝也分无作为的好皇帝跟有作为的坏皇帝。

借用教科学的话,杨广对内穷奢极欲,对外穷兵黩武,虽然也干了不少好事(修长城运河),但不惜民力,把百姓逼上了梁山。古往今来,挑战百姓忍受力极限的帝王中,杨广称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各地一百八十路起义军中,除了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军外,还有四十多起地主武装,可见杨广先生实在生猛,把农民逼上梁山外,硬把本是同盟的地主都给逼得要跳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