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山河英雄志 > 山河论战(上)作者:oliver98

山河论战(上)作者:oliver9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人或许会问,敌方为何不考虑先灭东海,再图雍扬?这个需要考虑战略态势,我估计雍扬即扬州,得到扬州至长江出海口水道的控制权,将海外的普济(舟山群岛)、雍扬(扬州)、白石(估计是徐蚌一带)连成一片,南取越郡(浙江)、西制江津、北图东海(苏北一带),意义比占领东海全境大得多。而雍扬天下坚城,一旦得到喘息之机,势难再图,所以从头开始,攻击东海就是诱饵。

徐汝愚在此战中的连环对策也相当精妙,预备粮食一着,直接针对公良友琴计中最毒的一点"驱四邑之民尽入雍扬,然后困之,待其粮尽,城中自乱"。结果城中不但没有缺粮,反而从被驱入雍扬的四邑之民中得到了兵力的补充,使雍扬坚持到了战局出现转机的一刻。此着深合兵法中"上兵伐谋"之道。

在无良策破敌之时,徐汝愚的对策是稳守东海,拖延时间,以己之不变,待敌之可乘。

徐汝愚东海练兵,改革军制,传授战阵(骑阵:清河散星阵,步阵:大衍数阵),提高东海军队战力,并训练出一支强军——青凤骑营,屡次小败联军,并逐步将战局引入自己所设计的微妙局面,战事进入相持阶段,东海之战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徐汝愚因故留书出走,离开东海,进入下一阶段战事的主战场——雍扬城。

局势如徐汝愚所预料的那样发展,雍扬军与东海席族势力在泰如城下拼到两败俱伤之际,遭到白石军偷袭,五万大军只余万余人败回雍扬;同时雍扬水军亦被普济水师击溃,四野之流民纷纷逃入城中,普济、白石十万联军将雍扬城牢牢困死。青州军则死死拖住东海军力,使之无法援救雍扬,城破只是迟早的事情。

徐汝愚预先储备的粮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稳定了城内民心,延缓了城破的时间。

徐汝愚赴青州,刺杀青州之主伊周武,伊周武一死,伊族无主,乱起萧墙,去一当面之强敌,东海战局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

这也是相当不合理的,古人有云:"多算胜,少算则不胜",又云:"未虑胜,先虑败"。 虑胜者,虽百胜却会一败涂地,虑败者,虽百败亦能东山再起。

凭什么敌我双方都会一相情愿地认为事情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而从未想过如果发生什么变故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结果就成了书中的徐汝愚脑子动一动(而不是从详尽的情报中提炼分析),就预言出敌人的作战计划;眉头一皱想一想,马上计上心来,策划出一整套作战方案;这个作战方案完美到把所有的发展变化都考虑在内,整个战事的发展尽在策划之中(因为没有变故发生),结果当然是无一例外大胜而归。

这样的描写,给我的感觉只能说徐汝愚"多智而近妖,擅算几近神"了。

下面我们抛开以上的缺陷,就书中的具体战例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普济、白石联军粮草渐渐不支,公良友琴诈作粮尽,再施离间计,以退兵为饵,再次策反雍扬城内诸世家,行刺徐汝愚;徐汝愚预先识破此计,将计就计来了一次诈死, 诱使公良友琴兵行险着,拿出全部的底牌做最后一搏。雍扬城头一场血战,普济军损失上万精锐,最精锐的彪锋营也全军覆没,依然未能攻下雍扬城。

普济、白石联军筋疲力尽,黯然退兵之际,遭受东海精骑的侧后突袭,全军溃散,东海军追杀上百里,普济、白石联军十去其九,仓皇逃去。

至此,东海之战结束。

、分析点评

此战从敌方的战略部署开始,就表现得相当地大气,用间、策反、结盟、倒戈、突袭、绝粮、困城等计环环相套,设计相当精彩,就算是猜透了对方的意图和部署,依然难解此死局。

一、东海之战

1、进程简述:

普济海匪公良友琴背后策划,用明处的傀儡白石许伯当与雍扬梅铁萼、青州伊周武合谋东海,但是最终目标却是谋夺雍扬(天下坚城也)。

徐汝愚从战后联盟各方的利益所得分析,预判出公良友琴的战略意图和主要战术手段(驱四邑之民尽入雍扬,然后困之),在雍扬城预伏下粮食储备这着先手。

徐汝愚千里报信,揭发此中阴谋,使东海能够先行部署,避免了突然遇袭遭受的巨大损失。但是就大局而言,破局之机尚未浮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