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史上最强崇祯 > 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狱

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且不说锦衣卫对此事如何反应,在重建蓟镇的过程中,黄得功逐渐发现三屯营对蓟镇防戍的重要性,便是上疏建议崇祯皇帝重设三屯总兵一职。

这样一来,也能与蓟镇镇城形成夹角,更容易戍卫京师。

蓟镇城与三屯营旧址相距不过十余里,如此近的距离之下,一般人都不会想朝廷在此地安置一个协守总兵来牵制自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也是人人都懂。

黄得功这个奏疏在许多人看来,那是傻子一般的言论,但他却根本没有考虑过这层,全心全意的只是想把蓟镇再建起来。

黄得功实际上和崇祯皇帝想到一起去了,要是三屯营派一个得力将领建起来,蓟镇的卫戍也就提升了一大截,京师便不至于只有山海关一道屏障。

京畿一带厂卫遍地横行,大肆捕杀东林党徒,捣毁各个东林党人宣讲教学的书院与隐秘地点,稍有对抗便是抓到大狱之中严刑拷打,屈打成招。

当然了,以上这些颠倒是非的话出自江南复社对朝廷和京师现状的抨击,并非事实。

真正的事实是崇祯皇帝查到陈名夏等人与建奴私通,实际上是受了建奴的授意才会在蓟镇搞事。

所以崇祯皇帝才在震怒之下令厂卫彻查,厂卫得力,一举查获不少京师中不断与建奴有所往来的官员士子。

这些复社士子在江南一带编造名目,称这件发生在崇祯十七年九月中旬的事件为“甲申暮秋冤案”,到处宣扬崇祯皇帝乃桀纣昏君,纵容厂卫鹰犬遍地害人的言论。

山东总兵刘泽清被朝廷官军合力围剿之后,牟文绶累功升任山东总兵,崇祯皇帝采纳了黄得功的建议,启用杨肇基之子杨御藩复为三屯总兵。

说起来,杨御藩还真是最适合三屯总兵这个位子的。

其父杨肇基征战一生,最后死在三屯总兵任上,崇祯皇帝让杨御藩回到三屯营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希望杨御藩能继续其父忠君为国的事业,和黄得功为朝廷守好北方。

当时身在山东莱州的杨御藩听闻此事,当即激动的不能自己,立即带着杨部兵马北上前往三屯营赴任。

三屯营这个地方,对于杨御藩和杨家来说意义重大,算得上是比较熟悉,杨肇基于此镇守多年,在本地的百姓与军将之间也是颇有力度。

崇祯皇帝对此并不在意,不过是一群捏着笔杆子的跳梁小丑而已,自己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他们又能怎么样。

现在的蓟镇废弃已久,早就不是当初名将戚继光镇守时那样了,黄得功认为想要恢复防卫能力,至少还要半年光景才行。

虎山营的鼎鼎大名许多人都曾听说,冤案之事传出以后,崇祯皇帝对黄得功的信任和包庇之情尽显,更是没有任何人再敢对复设蓟镇之事说三道四。

像是永平府、遵化还有中屯卫的各个文官武将不断来蓟镇城,开始与黄得功送礼寒暄。

对于这些,黄得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但事后却是将全部礼物交给当地锦衣卫千户,又将送礼的人列成一个名单,一并上交。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