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帝师 > 第197章 阅卷(1)

第197章 阅卷(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天订好题的录取比例,接下来杨寅秋的工作就是再读五经题。

五经题与四书题相比,在院试的权重自然是稍低一筹的。

……

往后四天,杨寅秋一直在临时学道衙门内一边监考一边阅卷。

一共用了三天,他才堪堪将四书题的卷子全部阅完,而这时候,扬州府所有的州县的院试正式完成。

所有的卷子被刻意打乱、滞留后,跟着最后一批四书卷混杂在一起递到杨寅秋的案头。

杨寅秋在审阅完完后,令吏员将各取中试卷按照三等放好。

甚至将做此文的童生夸成了司马迁,将此文比作。

开玩笑呢吧?

那可是太史公啊,别说本朝了,就算是汉以后,又能有多少人达到太史公的笔意高度?

这时,杨寅秋道:“此文章法之运转,气脉之灌输,如子美七言古诗,开合断续,奇变无方而使读者口顺心怡……”

说着到,他挺了挺,又把文章确认了一遍,嗯,通篇古意,不似那日徐鹤的文风。

然后根据页眉各县取录的情况,有所增减。

比如一个县取了二十名,那就要在那个县里再找出十份被罢落的卷子凑数。

而另一个县足足取了五十人,则要再从五十人中剔除二十人。

没办法,各县取录比例都是事先订好的,至于比例如何订?

这是一个很繁琐的事情,肯定是根据本县文教的实际情况,以及进士、举人、秀才、童生的多少订了个合适的数字。

一念及此,他转头对彭汝玉道:“此童生有院试案首之资,彭知府以为呢?”

彭汝玉比他稍稍沉稳些,点了点头,然后道:“确实,不过还要结合经义题来看!”

杨寅秋知道他这是老成持重之言,于是点了点头,在此文卷底中间位置画了个圈,做了个记号。

越靠中间,就是名次越高的意思,而这个试卷底部的圈圈,正好在试卷的最中心位置。

也就是说,抛开试帖诗这个不重要的考试项目,只要这个童生的经义题不那么拉胯,那么院试前十也是有希望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