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 第七百六十九章 琉球

明末大军阀 第七百六十九章 琉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大明代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

“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

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

十一月十七日,琉球国西面海域,一艘大明福船正在向东航行,目的地便是东面的琉球国。

在福船上,商贾谢灵雨愁云满面的望着前方的海面,远处已经依稀可以望见模糊的陆地,那边便是琉球国了。

“不知道那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谢灵雨在两个多月之前曾收到一个消息,日本在琉球国有异动,只不过这个消息未经证实,只是通过其余商贾得知的而已。

如今的谢灵雨已经是军情部的特级“线人”,所以对于这种重大的情报,谢灵雨自然要亲自跑过来验证一下。

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大明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琉球也已是大明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大明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

但是到了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年)发生了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的事件,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没有放弃身为大明属国的地位。

当然,历史上大明也对琉球非常重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大明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

琉球国与华夏一衣带水,大明立国之时曾封琉球岛统治者为琉球王。因着水路之便,琉球国是大明、日本、朝鲜三国之间的贸易枢纽,由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琉球王国的都城为首里,便是后世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

历史上的琉球王国,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隋书》中即有《琉求传》。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该国始被称为琉虬,后《隋书》改为“琉求”。此后,《元史》又写作“琉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总之都是谐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