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大军阀 > 第七百五十六章 质询和调查

第七百五十六章 质询和调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孔府的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

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此时吴国金等人进入三堂院内之后,便看到了两面的配房和跨院,上面都写有匾额。

于是吴国金笑了笑,立即命随行的部下上前,先将东面的孔府司房、西面的衍圣公书房封锁起来,孔府内的任何人,包括衍圣公孔兴燮都不得再出入这两处。

众人过了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这里便是孔府的大堂。

这是历代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

府中正堂有厅堂五间,进深三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要历代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起,历代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到了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

在大堂的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

吴国金在孔兴燮等人的陪同下,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迎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

孔府的二门建于大明初年,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平时来人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可是此时,孔兴燮却快走了几步,招呼左右将正门打开,陪同吴国金从正面进入后面。吴国金见状却依旧面无表情,根本不予理会。

入圣人之门后,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弘治十六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

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

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在大堂的后面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说实话,吴国金此时走的已经有些累了,但是见大队人马依然向前面走着。再看身旁的孔兴燮也陪着笑脸向前走着,便不动声色的大步向前,心中却已经将历代衍圣公的奢华生活给骂了个遍。

在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在庭院里有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还有六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是三堂。

这重光门在平时也是不开的,只有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

此时孔兴燮也许是慌乱了手脚,又要招呼人去打开重光门,却被吴国金拦下,于是众人便绕过重光门,继续向里面走去。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

《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