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歌鹿鸣 > 第70章 巡边

第70章 巡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荣夏答应着,却道:“陛下,我们只带了三千骑兵,兀良哈这只队伍看起来将近万人。是否据关防守?”

这个举动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北京至山海关这一段的防线离开了秦汉长城的走向,向南移动了三百至五百里。以前防线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松亭关,变成了兀良哈的地盘,造成东北段防线的软弱。

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弃开平,送大宁,封赏畀地,边界南移”,是明成祖诸多丰功伟业盖不住的一个大败笔。

朱瞻基对皇祖父永乐大帝的这一做法颇不赞同,尤其当了皇帝后更加觉得这段边防的危险。而兀良哈在永乐朝尚算安份,在仁宣两朝口上喊着臣服纳贡,实际常常进关骚扰掳掠。

所以宣德皇帝这次的巡边行程,便是出北京、经蓟州、过遵化、到喜峰口,再北上辽河。重点视察这段危险的边关。

按朱瞻基的主意,瑈璇穿了身男装,箭袖短靠,束发上戴着一统山河网巾,倒有种别样的飒爽风流。朱瞻基发现自己的目光禁不住地老看向她,往往、又都流连在她的胸部。惹得瑈璇红着脸,带羞带恼,却又不好发作。

“弃开平,送大宁,封赏畀地,边界南移”

*******************

翌日一早、天只朦朦亮,两人便出发了。

瑈璇跨了匹小马,与朱瞻基并辔而行。白脚鹰盘旋在空中不时俯冲到二人面前打个招呼,长乐吱吱叫着一会儿跳到瑈璇的马上、一会儿跳到朱瞻基的马上,极为兴奋。柴山骑马跟在后面,另外有马车装着二人的一应用品。

此次虽然是朱瞻基想带瑈璇看沙漠草原,但确实也是巡察边防。荣冬荣夏不敢大意,荣冬带着一百锦衣卫守在皇帝身旁、荣夏便紧跟着三千营的陆总兵。

这半年二人鱼水和谐,朱瞻基惊讶地发现自己成了个“好色之徒”、竟是一晚上也离不开瑈璇。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吸引力完全不一样呢?英明神武的宣德皇帝,想不通这中间的道理。

瑈璇从没去过北京再往北的地方,一路对这边塞风光好奇之极。辽阔的草原竟然真似海洋、无边无际,长空就是穹庐,笼罩着旷野。这只三千多人的队伍,在北京城里时觉得威武雄壮;在这茫茫草原中,也就是渺小如几棵小草。想一想,这里是成吉思汗、是忽必烈这样的英雄崛起的草原啊!瑈璇的心中,满是崇拜。朱瞻基知道她的心意,握住了她的手,两人仰望碧空,白脚鹰惬意地振翅翱翔。或者这里,才是它的天地?

这一日远远望到喜峰口的长城,蜿蜒在重峦叠峰之上,瑈璇惊得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朱瞻基见了好笑:“怎么了?那就是长城啊。”

长城!瑈璇正待说话,荣夏的奔马疾驰到了眼前:“陛下!喜峰口关外正有蒙古人扰境!是兀良哈部落的,无端挑衅!”

朱瞻基双眉一轩:“这帮蒙古强盗,不打不服!传朕号令,三千营、立刻迎敌!神机营、神机铳准备!”

按朱瞻基的吩咐,这次带了三千营中的三千骑兵。三千营是京军三大营之一、大明最强的骑兵队伍,是永乐大帝做燕王时亲自组建的,最早只有三千人,便取名三千营,现在当然是远远不止三千人了。朱瞻基意犹未足,想起上次在安南的经历,又带了两百神机营。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十二面黄龙大旗迎风飘扬,真是“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耀武扬威逶迤而行。

正是八月初一盛夏,北京城内本有些闷热,待队伍出了城,旷野中凉风四起,众人不禁精神一振。

明初的边防,在太祖时基本是按汉唐传统界限设防的。即自永平、蓟州、密云往西二千余里设了一百二十九个关隘,中间在北平、辽东、大同设都司,再往东北则在大宁设北平行都司及营州五屯卫、领东北地区二十五卫。

这样自西往东便是一条完整的防线。朱元璋派了九名能打的儿子沿线据守,号称“塞王”。另外在长城之外还有二十一卫,以备不测。应该说,那时候的边防策略是相当成功的。

可是到了永乐大帝时期,永乐帝将开平卫与大宁卫迁入了内地,大宁与朵颜、福余、泰宁三卫一齐赐给了兀良哈,以感谢这蒙古部落在靖难时对自己的支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