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歌鹿鸣 > 第28章 扬威

第28章 扬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一次下西洋,便打了一场生擒海盗陈祖义之战。

旧港,就是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东部)。广东人陈祖义在洪武年间犯了法,全家人逃到了旧港,几年打拼居然成了旧港一霸及海盗头目。残忍强横,经过的船只都要掠夺一番。不少商船深受其苦,告到朝廷,永乐帝一听,又是生气又是好笑,我大明的一个逃犯,跑到西洋也能称霸海上,不可一世达十几年。

瑈璇笑了笑,不敢多说,海寿示意:“圣上在里头呢,进去吧!”

瑈璇见过永乐帝,待要呈上诏书,永乐帝摆摆手道:“念!”

“奉天承运,大明皇帝诏曰:朕奉天承大宝位,君主天下。抚有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际天所覆,极地所载,莫不归于德化之下;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莫不悉归于涵养之内。我太祖高皇帝扫胡元之敝习,正华夏之彝伦,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朕亦体上天之心,施恩布德,洋溢乎天下,施及四海。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亲。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随其生衍,不致失所。永乐十年五月,特遣太监郑和赍敕往赐西洋诸国王,抚谕朕意。尔等只顺天意,克遵朕言,循礼安分,不可欺穷,不可凌弱。亦宜讲信修睦,各保疆土。熙皞同情,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永乐帝听着,含笑点头。这个小状元长得是弱,笔下却硬是有千军万马。郑和首先赞道:“圣上,陈状元这诏书写得好。既显我大明泱泱大国之博大风范,这‘共享太平之福’又抚慰了各国的担心。”说着呈上了这次的行程。

第五次下西洋,乃是太仓出发,下福建,首达番国占城,爪哇再往后,经旧港,过满剌加(今马六甲),彭亨,到苏门答腊,南渤里,向西经锡兰山,然后到柯枝和古里。再由古里向西北到忽鲁谟斯,南下阿拉伯海,至剌撒,阿丹,从阿丹过曼德海峡,抵达木骨都束,卜剌哇,麻林等非洲国家,再从麻林而东,横渡印度洋,经过溜山,锡兰山等地回国。计划要花两年的时间。

“莫惮驱驰向辽远,张骞犹说到天河”

********************

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便有很多沿路国家的使臣跟着一起回大明,参拜朝贡,瞻仰天朝风光。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永乐帝的慷慨接待。

而这第五次下西洋,有诸多国家的使臣随船队回国:麻林,卜剌哇,木骨都束,阿丹,沙里湾泥,剌撒,溜山,忽鲁谟斯,古里,柯枝,甘巴里,锡兰山,南渤里,苏门达腊,满剌加,爪哇,彭亨,急兰丹,占城。共十九个国家的使臣,在大明吃喝玩乐了几年,这就要坐郑和的船回国。

永乐帝念及这些使臣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无非是仰慕中国忠诚大明,于是又大加赏赐,锦绮沙罗彩绢绸缎,茶叶青瓷,麝香樟脑甚至雨伞铁鼎等等大明特产,流水价自内府库中搬出,流入这些使臣的行囊。

瑈璇与皇帝身侧的朱瞻基对望一眼,都是喜滋滋的。整整玩两年呐!与把兄弟一起!

永乐帝一边看,一边叹道:“太祖曾有言:‘海外蛮夷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辙自兴兵。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绝不伐之’。这些沿途番国,既然尊崇大明,认了藩属,年年朝贡,也就可以了。”

朱瞻基在一旁好奇问道:“那郑大人前几次下西洋,动过武吗?难道一路都是太平无事?”

永乐帝笑:“哪儿那么容易?太平都是要打出来的。三宝,你说给太孙听听。”

郑和躬身领命,想了想,缓缓说道:“至今为止,打过三次大仗。”

瑈璇捧着拟就的诏书进宫,正见到海寿在指挥小太监们搬东西。瑈璇急忙上前恭恭敬敬行礼道:“伴伴在忙呐?”

海寿回头见是瑈璇,含笑道:“是啊,都是赏赐各国使臣的。”瑈璇张望了下:“哇,可真不少。”

海寿叹道:“这些物事在大明寻常得很,到了西洋番国可就稀罕。这些使臣都恨不得多带些,除了圣上赏赐的,还向圣上讨要。圣上一向慷慨大方,这每次光赏使臣就要许多银子。”

瑈璇听说过,郑和前四次下西洋的十年之中,这只近三万人的船队仅仅从内府中就支取了六百多万两白银,而当时大明的国家收入,每年也就三百万两。朝中不少大臣反对下西洋,就是因为实在太花钱了,这其中反对的最厉害的就是户部尚书夏原吉。

夏原吉自永乐之初就是户部尚书,管全国财政。永乐帝大手大脚惯了的,不顾靖难兵戈初定,要封赏功臣,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发大军问罪安南,起北京宫阙,疏通运河,造大报恩寺,等等这些都需要万万两银子。夏原吉绞尽脑汁,耽精竭虑,发展农业,移民垦荒,进行盐铁税务改革,为这些大手笔提供巨大的资金。可是还要造船,下西洋,赏赐番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