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万岁约阿希姆 > 839.第839章 风向

839.第839章 风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万岁约阿希姆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天未亮,世界已经提前苏醒,激烈的战斗正在哈拉哈河东岸的各处阵地展开,小小的战场俨然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进行残酷厮杀的兵马不过数万,却汇聚了日俄双方的战场精英,过度的承载,让人有些不堪了……</br></br>“内田,你帮丸山背一下发报机其他人,注意观察周围”在时间的催促下,领头的日军尉官时不时地转过头,招呼自己的士兵们加快速度。 曙光还未出现,但视线并不完全漆黑:前方,阵阵火光伴随这隆隆的炮声闪动;后方,时起时落的照明弹照耀着旷野中的筑垒地带。</br></br>两个身形相仿的士兵交换了背负的设备,日本当前的电气技术水平虽说不弱,但相较于德美等科技强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老式的无线电发报机对于体格强壮的士兵来说也是难堪重负的。</br></br>“注意好像有敌方战车”走在北面的士兵压低嗓音朝自己的同伴发出警报,所有人迅速下蹲,将低矮的身形隐藏在黎明到来前最后的黑暗角落当中。</br></br>蓄着络腮胡子的尉官拿出望远镜瞄了好一会儿,嘴里嘟囔道:“笨蛋,那只是一辆巡逻的机枪装甲车俄国人的阵地……应该没多远了吧”</br></br>待那辆装甲车的轰鸣声渐渐消失在耳边,他挥了挥手,低喊道:“继续前进”</br></br>侦察兵总是扮演着战场尖刀的角色,潜入敌军阵线是家常便饭,其危险程度居于各兵种之首——这一点自古以来都未曾变过。</br></br>一行人继续往西走了二十多分钟,火炮射击的声音越来越清晰,那跃动的火光仿佛就在跟前。尉官示意自己的士兵们停止前进,分出四个人在周围警戒,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低声道:“记录”</br></br>紧随其后的一名士兵,赶紧从身上掏出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在这忽明忽暗的光线下飞快地记录着长官所说的每一句话。</br></br>背着发报机的那名士兵也蹲了下来,帮着通讯兵准备发送电报。</br></br>“炮兵阵地,4号坐标阵地西偏北10度,距离6000米,大约……12到15门似乎构筑有步兵战壕,战车……”</br></br>火光一闪,尉官眉头皱了皱。</br></br>“至少6辆,还有若干装甲车,似乎是一支完整的机动部队推测为连级规模”</br></br>“长官,准备好了,可以发报了吗?”脸尖尖瘦瘦的通讯兵小声问。</br></br>“嗯,将我刚刚说的先发回指挥部大冢,小岛,你们跟我到前面去况”说着,尉官放下望远镜,从枪套里拔出一支南部手枪,带着两名身形矫健手持“三八式”的步兵继续摸黑向前。</br></br>他们当然没有单独突袭苏俄阵地的勇气,而是在前行了大约六七十米之后停了下来。</br></br>在那名负责记录的士兵配合下,通讯兵飞快地动着指头,通过无线电波将有序排列的信号传回到了后方。通常情况下,这些无线电也是对方参谋机构非常感兴趣的。</br></br>在获得了侦察报告之后,原本偏差甚远的日军炮火渐渐向苏军炮兵阵地延伸,有几发落在了近处,惊得侦察兵们出了一身冷汗,他们赶忙利用无线电发去纠正数据,从远处飞来的炮弹才最终回归“正道”。</br></br>嘶吼了好一阵子的苏军炮火突然停息了,阵地那边隐约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侦察兵们很是奇怪地处,但光线和距离阻碍了他们以肉眼具体的内容。</br></br>片刻之后,尉官猫着腰飞快地跑了回来,喘着气道:“快,发报,敌军炮兵正在转移,方向不确定,但目测到有十多辆战车随同掩护”</br></br>“俄国的钢铁资源果然多到可怕,能够不计成本地制造火炮和战车。”原本负责记录的士兵嘀咕着,一旁的通讯兵聚精会神地将这些信息发送出去。</br></br>“好了没?快点,我们恐怕也得转移了”尉官之所以如此惊慌,是因为视线中出现了两辆敌军装甲车,似乎是在阵地附近执行战场巡逻警戒任务。</br></br>沉着镇定地将最后一串信号发送出去,通讯兵赶紧摘下耳机,“好了”</br></br>“撤”尉官最后望了一眼苏军阵地方向,好在东面袭来的炮火很快落进阵地,俄国人不是兔子,他们的大炮弹药还有车辆都能及时撤走吗?</br></br>……</br></br>清晨的空气,夹带着浓浓的凉意,裹着长款军外套,布柳赫尔元帅紧跟着格奥尔基-什捷伦来到距离战斗一线仅仅数百米的一处战壕中。视线雾蒙蒙的一片,可视距离大概只有五六百米。为了扩大警戒范围,苏军和外蒙军在主要阵地前沿部署了若干警戒阵地,并以野战电话与之相连,只要发现情况,哨兵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br></br>在诺门坎这样的开阔地区与敌人对垒,随时可能遭到炮火或空袭的伤害,堑壕无疑是士兵们最好的容身之所。经验丰富的士兵在战壕中部挖出了藏身洞,晚上可以舒舒服服地窝在里面睡觉,而大多数人还是在堑壕里和衣而卧,几个人共用一张毛毯毯子或是一块帆布就很不错了。</br></br>缓慢穿行于战壕之中,苏俄元帅不断和坚守在这里的官兵们握手,士兵们精神饱满士气充足,而且每隔十来米就能个金属小炉子在煮着热汤或咖啡。在已经形成纵横交错状的战壕中,百米之内能够六处专门为机枪射击构筑的掩体,大部分掩体里都放置着捷格加廖夫dp-27轻机枪或者托卡列夫-马克沁m1910重机枪——这些水冷重机枪可谓是宝刀未老,在固定阵地的防御战中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们周围随处可见沾上了泥污的大堆弹壳。</br></br>在苏蒙联军的战壕中,相隔大约三四百米就有一处连级指挥所,它们面积不大,仅能容纳四五个人,上部用木头和泥土加盖了厚厚一层,还配置有观察孔和潜望镜。见两位高级将领前来视察,军官们赶忙戴起军帽整齐着装。</br></br>“昨晚还好吧?”作为前线指挥官,什捷伦关切地询问了一线阵地的情况。</br></br>一名个子普通面相老成的少校答道:“报告首长同志,基本还是老样子敌人在前面配置了很多枪手,并时不时用小口径迫击炮或者山炮轰上一炮昨晚……我们的一处前哨遭到偷袭,损失了三名同志”</br></br>什捷伦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如果日军只是保持这种程度的骚扰战,那倒没什么可担心的。可是,关东军乃至大本营会甘于接受这样一场失利吗?</br></br>答案是显而易见的。</br></br>布柳赫尔元帅走到战壕潜望镜那边,这东西要比潜艇上的潜望镜简单多了,但原理和效果是不差的。此时阵地前方静悄悄的,地面散落着不少弹坑,显示日军火炮曾对这一带进行过轰击,但它们的分布并不密集,说明敌人的炮火并不猛烈。</br></br>在视线的边缘,两条堑壕之间的空旷地带,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尸体,从他们身上的军装来是日军留下的遗骸无疑。</br></br>“他们昨晚突破了前面两道防线?”元帅发问。</br></br>刚才那名苏军少校连忙答道:“不,首长同志,这些日本兵是从我们侧翼的空隙地带渗透进来的,我们昨晚与蒙6师没有很好地衔接上,所以给了敌人可乘之机,现在两支部队之间已经没有空隙了。”</br></br>一旁的什捷伦冷冰冰地训斥道:“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疏忽”</br></br>少校吓得不敢作声。</br></br>布柳赫尔元帅虽是一脸凝重,却没有出言责难这些基层军官,而是道:“这是缺乏作战经验的通病。革命战争离我们太过久远,而且那时候的战术策略不能生搬硬套到现在的战场上。再者,日本军队跟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是截然不同的两支军队,在高加索和波斯取得胜利的手段,对付日本军队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奏效。”</br></br>想到此前一晚的损失基本抹平了前一天的胜果,什捷伦不禁叹道:“是啊,我们面对的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当继续增强前线部队的实力,只有示敌以强,才能够震慑敌人,让他们今后在边界地带安分一些。”</br></br>布柳赫尔元帅以深沉的语气说:“示敌以弱还是示敌以强,这是个战略性的问题,该由革命军事委员会去做决策,我们要做的就是贯彻国家的战略,需要我们打败敌人的时候奋勇当先,需要我们故意败给敌人的时候毫不迟疑,明白吗?”</br></br>什捷伦虽然是布柳赫尔元帅的老部属,这次却没有跟他想到一个点子上,他很是担心地反问:“可如果我们败了,敌人必然更加狂妄,今后还会继续在哈拉哈河图们江甚至海上向我们发起武装挑衅,到时候怎么办?再说了,德国和日本终究是有同盟协定的,一旦德国觉得我们软弱可欺,联合日本军队两面夹击,我们又该怎么办?”</br></br>布柳赫尔元帅摇了摇头:“这需要用很深奥的政治思维去理解,什捷伦同志,我们要做的就是贯彻上级的战略部署,当一个合格的传动齿轮,至于那些为什么,以后你就会慢慢知道了。”</br></br>本书来自/book/html/20/20156/index.html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