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游侠儿 > 第6章 软肋

第6章 软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不会拿我姐夫的鲜血换取功名!’姜简心中怒吼,却依照平时姐夫韩华的教诲,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再度拱手,“多谢世叔抬爱,但……”

拒绝的话还没等说完,他的手臂忽然被自家姐姐姜蓉狠狠扯了一下。紧跟着,耳畔就又传来了姐姐的声音,“世叔如果能指点他,是他三生修来的福气。侄女先代替父亲和亡夫,谢过世叔!”

他猜不透崔敦礼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然而,却本能地感觉到,此人肯定不是胡乱问话,更不会闲着没事儿,跟自己一个书生聊家常。

首选,双方地位相差悬殊,一个是正三品兵部尚书,还加了二品光禄大夫头衔。一个是个无品无级的书生。

其次,双方关系,也没那么亲近。自家父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生前跟崔敦礼并无私交,如果没有姐夫遇难这件事,自己叫对方一声世叔绝对是高攀。

然而,崔敦礼这个世叔,却非常“仗义”。听闻姜简还有半年就能毕业,立刻低声说道,“那也快了!按道理,四门学毕业,就可等待朝廷筛选,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你既然得了韩郎将的真传,老夫作为韩郎将的恩师,就举贤不避亲一回。提前在兵部司给你留个八品主事位置,你毕业之后,便可以去为国效力。”

“这小王八蛋好运气!”两位韩姓老者闻听,立刻羡慕的眼睛几乎冒出火来。

“老夫没问你们!”崔敦礼忽然动了怒,狠狠瞪了两位韩姓老者一眼,高声呵斥。随即,又迅速换上一副慈祥面孔,将目光转回姜简身上,仿佛一位祖父看着自家嫡亲孙儿,“都教了你什么,可否说给老夫听听?”

“回世叔的话,主要讲的是《五经正义》中的《易》和《春秋》,各自只讲了一半儿。”为了让对方确认韩华的确跟自己有师徒之义,姜简想了想,认真地回应,“此外,还教过晚辈《数》中的商功,方程和勾股,也只传授了小半儿,更深的没来得及教。”

《五经正义》乃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自指定的教材,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想考进士,至少得熟读前三本,并且能理解其中意义。所以大唐官办学府当中,也主要以讲授前三经为主。

而后两经,《易》和《春秋》,通常都是做学问专用。能将其中主要内容信手拈来者,无一不是学问大家。

至于《数》,乃是君子六艺之一。学通之后,既可以去考科举中的”明算”,合格后进入太史局、少府监、都水监,做录事、主簿。又可以只当成个人素质的一部分,为将来仕途发展做助力。

大唐最近二十年来,国泰民安,有钱粮供养孩子做学问的人家越来越多。而读书人多了,天下的官职却有限,所以,即便太学毕业,想要立刻出仕,也要经过吏部一层层筛选,并且任职地点通常都远离京畿。

而兵部下属的兵部司主事,虽然只是个八品小官,办公地点却在皇城门口儿。并且还掌管着低级将校的升迁和考绩,绝对是实打实的肥缺儿!

与他们两个的反应截然相反,听了崔敦礼的承诺,姜简先是微微一愣,随即,面孔就涨得几乎滴下血来。

后退了半步,他躬身向崔敦礼抱拳,回应声宛若咆哮,“多谢世叔抬爱,不过,小侄毕业之后,有意参加科举,靠自己的本事博取功名。所以,就只能辜负世叔美意了!”

“好,好,你有如此壮志,老夫甚是欣慰。”那崔敦礼碰了一个软钉子,也不生气,只管微笑着点头嘉许。“这样好了,科考之前,都要先行投卷。你把你平时写的文章拿给我,老夫说不定能指点你一二。”(注:投卷,唐代科举时,卷子不遮掩考生名姓。所以考生在参加科举之前,会把自己平时的文章拿给高官过目,请后者为自己扬名。通常如果文章的确写得好,高官也愿意结这种善缘。)

韩华肯亲自传授姜简《易》、《春秋》和《数》,很显然是准备将姜简当做衣钵传人了。崔敦礼学问高深,阅历丰富,听了姜简的回应,立刻心中了如明镜。

然而,比起确认韩华到底拿没拿姜简当弟子,眼下他更在乎的却是,姜简在姜蓉心中的地位。所以,一边用眼角的余光,观察姜蓉的表情和动作,一边继续和颜悦色地询问,“你平素可曾进学?是哪一座学堂?”

“回尚书的话,晚辈在四门学就读。但学堂里教的,远不如姐夫讲得深。”姜简终究年少,猜不出崔敦礼为何有此一问,想了想,实话实说。

“还是四门学的高才啊,不知道几时毕业?”崔敦礼点点头,将韩家众人和姜蓉,都晾在一旁,只管继续关心姜简的学业。

“已经读了三年半了,还有半年即可毕业。”姜简看了一眼自己的姐姐,满脸警惕地做答。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