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劝善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劝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这个缘故,普济堂向来不缺人手。

扩建这两处后,普济堂就不只收异乡孤寡,本地孤苦无依的老者,也可以入普济堂;育婴堂门口,隔三差五就能发现弃婴。

从去年年初开始,清苑城里就有传言出来,南城老翁,寿尽卧床,医石无效,大夫吩咐儿女预备后事。

老翁出嫁的女儿为了给老父祈福,往普济堂舍了五十件冬衣,三车炭。结果好心有好报,老翁的病没几曰便好了。

又说西街有个丝绸商人,货仓里失火,将货物都烧了。外头纷纷催债,那商人急得要上吊,这是贵客出现,就是曾住过普济堂的一个老头。

街上往来的士绅百姓,面上也多带了愉悦。

按照书上常见的戏码,街上最常见的就是“卖身葬父”或是“调戏美人”的戏码。在清苑,这两个都不会出现。

后者是因为朱之琏这个油盐不进的知府在,“卖身”戏码不出现,则是同曹颙这位总督大人有关系。

曹颙前年到清苑后,就使人留心了普济堂与育婴堂。朱之琏这个知府做得还算不错,这两处都好完善,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形同虚设。

只是因每年拨的银子有限,这两处地方都不大。以清苑省府的身份来说,有些不匹配。因这个缘故,能收容的人也有限。

只因这商人心善,每年都往普济堂捐银捐米……传言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善有善报”。求寿也好,求财也好,只有做了善事,皆有可能。

于是,普济堂中,米面粮油,就有了来处。不仅供养普济堂,连育婴堂那边的花费也出来了。

不用说,这些传言,真真假假,就是总督府这边放出的迷雾。

不是总督府拿不出这个银钱,而是不能成定例。曹颙在还好说,曹颙走了的话,又是什么情景却不好说。

官宦人家,则受总督府影响颇深。谁都晓得,总督府太夫人礼佛,最是虔诚,逢年过节都要往普济堂、育婴堂两处舍银子。

曹颙晓得后,便从总督府拨了一笔银子扩建这两处。

扩建后,就需要人手办差。

曹颙与朱之琏商议后,这两处除了管事,由地方耆老担任,下边当差的,都是地方上贫苦百姓。

清苑城里,这两年也就不复出现“卖身葬父”的戏码。

城里百姓都晓得,若是因家贫无法营葬双亲,可以前往普济堂求助。只要有人担保,就能提前支取些银钱料理丧事,过后做工顶账即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