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臣 > 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

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是火炮旅不能及时调入金泉山,北征军毫无疑问会采取第一个战略,将蒙军增援主力封堵在金泉山以北,确保全数吃掉晋城守军,但孔熙荣、李秀、韩东虎他们希望将火炮旅设入晋南投入实战,自然是看到全歼蒙军主力的可能。

再加上重载马车大规模投入使用,使得梁军近十万主力精锐进入晋南征战,后勤人马却仅需要两万人,往返洛阳与晋南之间,就已经能满足前线的物资补给需求。

司马德、曹哲等人进入金泉山东南麓一座山谷,李秀的主将牙帐就设于山谷之中,山谷里仅有两千多驻军,却是金泉山防线的核心中枢,在牙帐里司马德、曹哲看到李秀、苏烈、陈元臣、温渊、李延等太岳行营军的将领。

太岳行营军诸将,李秀、苏烈年纪要算大的,但也是刚年过四旬,陈元臣、温渊才三十三四岁,李延等年纪则要更小一些。

看到这一幕,再想到赵无忌率部杀过樊川河时,楚州军竟然就没几个年轻力强的悍将冲锋陷阵,最后还是年逾五旬的信王杨元演亲自率领银戟卫想在万军之中夺敌将赵无忌的人头,司马德心里也禁不住感慨万千。

仅仅是从中高级将领的年纪来看,楚廷在天佑帝的辉煌时代过去后,此时已经日暮西山了。

冰天雪冰之中,数以千计从当地征募的民夫,不畏严寒,正修造、拓宽南面狭窄的山道,方便兵马及车辆通行。

司马德、曹哲能从口音及服饰都能看出这些民夫都是征于当地,但观其神色容貌,却又没有被强迫的不甘与抵触,绝大多数民夫脸上还洋溢特定意味的期盼跟干劲。

文瑞临一路相陪,也不吝啬介绍大梁兵马在挺进晋南前后、除军事作战之外所做的诸多工作。

眼前的这一切,其实与早在三四年前就做渗透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轵关陉大捷过后,田卫业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归附后还是得到极高的侍遇安排,在相当程度上大幅削减了晋南被俘将卒的敌意。

进入李秀的牙帐,司马德这时候也知道即便受大雪天气的阻拦,蒙军增援主力这时候基本上都已经进入壶关城,包括从太原增援的兵马以及其早期集结于潞州城的驻军,蒙军这次接应被围困晋城的蒙兀军民北撤,可以说是倾尽全力。

蒙军增援主力,骑兵超过五万人,以燕云、辽东(渤海)汉军为主的步卒,超过六万,再加上其被困晋城的兵马,蒙军进入晋南盆地的总兵力超过十五万。

此时蒙军增援兵马的前锋,万余骑兵甚至抵近金泉山北麓一线,随时都有可能出兵进攻他们在金泉山北麓的几座防寨。

而梁军除了北征军主力在孔熙荣的率领下,有六万人马从东西两翼包围晋城外,此外就是李秀等将率领三万太岳行营军,主要驻守于金泉山一线。

蒙军要接应晋城军民北撤,势必要打开金泉山以东的通道,对李秀他们来说,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第一中央行营军北上增援,与太岳行营军一起封堵住金泉山正面,直接狙击重创蒙军增援主力;第二则太岳行营军往金泉山南麓收缩,先让出金泉山以东的通道,等到蒙军增援主力进入泽州境内,太岳行营军再进攻后军,重新夺回金泉山以东的通道,将蒙军增援主力及晋城守军全数封堵在泽城境内,进行全歼。

在这个基层上,参谋府对出身晋南各县的俘兵进行归化,特别是重点培养那些出身贫寒、苦受地方势力压迫,同时又是被抓壮丁强征入潞州军中的俘兵。

太岳行营军及第一、第二中央行营军七月下旬全面杀入晋南地区,这些归附的俘兵,对大梁迅速的泽州建立统治秩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除晋城之外,泽州其他地区,包括阳城、高平、陵川等县在内,不仅都设立县级衙署,甚至还在陵川县城筹建泽州府衙署,陈元臣兼领泽州府知府,统治地方,诸县乡司还大规模发动中下层贫民展开减租、减粮,镇压乡亭恶霸豪绅的运动。

使得太岳行营军、第一、第二行营军进入晋南作战,不仅能从当地征得数以万计的民夫壮勇,用于修造营壕军堡路桥,还能通过棉布、食盐、铁器以及大梁发行的铜元银币,直接从地方征购大宗的粮食。

这极大减轻后勤的压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