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化工大唐 > 第三十章 血债累累

第三十章 血债累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我们就用他们的血来祭旗!”默啜下达了杀戮令。

一队突厥军队手持大马士革刀,飞马驰来,隆隆的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马蹄溅起的雪花四处飞扬,他们手中的大马士革刀在日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河套之地对华夏重要,对游牧民族同样重要。一是因为这里是很好的战略基地,能对华夏构成巨大的威胁,二是这里水草肥美,宜于生息。是以,游牧民族总是不遗余力的想占有这块肥美的土地。

匈奴趁着秦末战乱之际,重新占踞河套之地,当时匈奴的战马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在这里饲养的,由此可以看出河套之地对于游牧民族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河套之地比起苦寒的漠北来说,气候比较温暖,遭受雪灾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一场雪灾,往往使得牛羊死伤无数,几年也恢复不了元气。今年遭受了这么大的雪灾,突厥人对河套之地更加思念,无不是想回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曾经家园。

默啜这话说到突厥人的骨子眼里去了,他们能不惊喜莫名?欢呼声良久难绝,过了老一阵,这才停歇下来。

默啜双手一拍,道:“带上来!”

同时,河套之地又是连结华夏与大草原的战略要地,是以历代王朝花费很大力气来经营。对华夏来说,河套之地的威胁主要在于两个方向。一是河套之地的正面是关中平原,秦朝的都城咸阳,西汉、隋唐的都城长安都在关中平原上。

河套离关中平原不过七百里之地,骑兵不过数天时间就可以赶到关中,威胁都城,这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只要稍有战略头脑的人都会因此而睡不好觉。

盘踞这里的游牧民族很好的利用了河套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作为跳板威胁华夏。西汉时,匈奴就从河套出发,向关中进军,曾经一度把西汉皇帝的行宫“甘泉宫”给烧毁了。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烽火甘泉”,当是是天下震动,朝野不宁。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东突厥可汗颉利率领十万大军,仍是从河套之地出发,兵临渭水,威胁京都长城,要不是唐太宗沉着应对,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谁也说不清。

在宋朝以前,关中地区是“天下形胜”,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之一,若关中地区给威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蹄声如雷,一队突厥军队赶着上万衣不蔽体的汉人过来。这些汉人是突厥掳获的边民,给罚作苦役,早就给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随时都有可能给风吹倒。

寒风如刀,吹在他们身上,不由得哆嗦起来。

把他们的样子看在眼里,突厥兵士没有一点同情心,脸上是讥嘲之色,眼里是鄙夷之光,好象这些可怜的汉人是猪是狗一般,一点不值得同情。

默啜只是淡淡的瞄了这些汉人一眼,很是冷漠的道:“勇士们:这些唐人是我们这些年掳获的。他们,已经没有用处了,我们不必再象养猪养狗一样养活他们!我现在带领你们去唐人的地方,掳掠更多的奴仆,唐人的女人任由你们享用!”

“可汗!可汗!”游牧民族的特长在于掳获和破坏,这话正对他们的脾性,无不是兴高采烈。

河套之地对华夏的另一个威胁方向就是燕云之地。燕云之地是中原腹地的战略屏障,这里有我们现在称之为“华北平原”的粮仓,还有战略要地“太行山”。燕云之地若是给威胁,那么中原腹地也会受警。

因而,河套之地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把河套之地控制住,才能保证关中和燕云之地的安全。正是从这点考虑,秦始皇在统一国家后,立即投入三十万大军攻打河套之地。蒙恬收复河套之地后,关中的正面威胁方才解除。

让人遗憾的是,那些贬低秦始皇的读书人把秦始皇这一英明决策斥得一文不值,骂秦始皇是穷兵黩武。

正是因为河套之地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汉武帝在卫青收复河套之地后,立即在这里筑城,不仅把河套之地打造成拱卫京都长安的战略屏障,还在这里饲养战马,积蓄粮草,河套之地成了进攻匈奴的战略基地。

要是没有这些努力,规模空前的“漠北决战”能不能不成功,谁也说不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