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入的交流

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入的交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矮个斯坦?”赵谦纳闷道。

崔邮差说:“你不知道吗,外国有很多人叫什么什么斯坦。”

赵谦说:“外国人起名字真是怪,矮个?哪有叫这个的!”

崔邮差哈了哈手说:“以后我也给上头念叨念叨,给我们配上手套。”

过了几分钟,他终于找出一份挺厚的信件。信件用精致的信封包裹,封印处盖着厚厚的火漆,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洋信件。

“应该就是这份了,还挺厚,我看看邮票,70……法郎?”

赵谦问道:“法郎是啥。”

崔邮差说:“具体是啥我不知道,不过一般从英国发过来的信件都要差不多接近3英镑,我想瑞士或许差不多。”

后来这种设计到了日常服饰中,在清朝的社会生活中,给尊长行礼请安时,掸落马蹄袖一直是重要环节。

大家一定看过清宫戏,官员在给皇帝叩拜前,往往要分别拍打两边的袖子,实际上就是在掸落马蹄袖。

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这一动作被定为官员朝拜的规制,叫作“放哇哈”。“哇哈”就是满语里对马蹄袖的称呼。

一直到晚清,手套才随着洋人的到来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人们发现欧洲不管是神职人员还是军官,都喜欢戴手套。

崔邮差接触过不少西方信件,对欧洲的地理有初步认识。

“英镑可厉害了!”赵谦对自家老爷同样很自豪,感觉自己脸上也很有面,“我们老爷可是能和洋大人作高级交流的。”

崔邮差笑道:“那可不,李老爷毕竟是当朝帝师。”

赵谦收好信件,然后问道:“需不需要再付银子?”

崔邮差说:“不用,这个叫做矮,矮个斯坦的瑞士人已经付过,就是70法郎的邮票。”

这与晚清富贵人士的生活习惯不太相同,清末的有钱人都喜欢戴各种扳指或者玉戒指之类,彰显身份。

或许这也是咱们一直不重视手套的原因。

但大家现在一看西洋人有头有脸的都喜欢戴手套,就有了跟风。

反正此时手套绝对是稀罕的洋物件。

崔邮差看到后确实挺羡慕,此时正是数九寒天,他的手伸出来找了一会儿信件就冻得不得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