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庶族无名 > 庶族无名 第361节

庶族无名 第361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喏!”司马懿想了想道:“若能攻取荆襄,则刘备孤军被困于蜀地,与刘璋之间,必将发生冲突,主公可借此机会,遣一辩士,说服刘璋归顺朝廷,则剑门之险,葭萌之固便可轻易越过,只要过了这两关,辩士成都平原,我军便可长驱直入,拿下川蜀之地,我军便占据了长江上游,到时候若能练成一支水军,自上而下,地利之上,便已占据了优势,江东之地取之易也!”

陈默点点头,跪坐下来,事实上,当初武义跟他说了曹操遗言之后,陈默也思索过良久,拿蜀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怎么拿?如果这个时候刘备插手的话,等于是给了刘备入蜀的机会。

司马懿这个计策,跟陈默和贾诩他们商议的计策差不多,也是先下荆州,后拿蜀中,最后再收拾江东。

虽然拿下荆州后,很可能招来江东和刘备的两面夹击,但如蜀地难进也难出,陈默看过荆州地形,如果真的拿下荆州,刘备往回打,只需将几处要隘拿在手中,荆州可保无忧,至于江东,可暂时放弃荆南之地,把江夏拿在手中便可。

“丞相胸襟气魄,古今少有。”司马懿由衷的敬佩道,他现在就在帮陈默负责各地书院学子统计,优秀弟子统计之事,很清楚这场看似世家重新夺回人才权利的博弈中,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陈默暗中推动的结果,而世家或许能够获益,但陈默才是最后大的赢家,这些世家大族,如果按照目前的路走下去,也不过是在位陈默培养人才而已,因为最终选拔人才并不在世家书院,必须经由太学选拔,只要控制着这个,陈默就立于不败之地。

“对了,蜀地探查的如何?”陈默对于这种奉承,现在也不算太排斥,哪怕明知对方在拍马屁,但总不能因为人家说好话就治罪吧?把司马懿留在身边,一来是担心司马懿崛起,二来也是想研究研究这种命格的人。

目前看来,司马懿身上是看不到半点与陈默对立的征兆,但陈默也知道命格的变化,如果没这个机会,可能一辈子都显像不出来,但若给他这个机会,那就不一样了,就好像陈默,最开始也没想着争霸天下,他当时想的是成为公卿,壮大陈家,有条件的话,匡扶汉室,做一番事业,但有时候人生在世,身不由己,不想让那些坏的东西展露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绝了他站在这个位置上的可能。

司马懿现在看似被陈默重用,但干的却都是挖掘世家根基的事情,经过这两年的观察,司马懿本事在涨,命格却在衰退,也变相的证明了陈默的猜测,这命格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只能说司马懿有那个特质,但如果将他反噬的先决条件都给刨了,就算将来真的有这个机会,他也没这个命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了。

“回丞相,蜀地民殷国富,粮草充盈,兵甲齐备,加之地势艰险,若想攻入蜀地,实属不易。”司马懿摇了摇头道:“不过汉中张鲁与刘璋倒是时有冲突,臣以为,可借此做些文章。”

“等天下太平了,为夫便带着夫人去游遍这万水千山,东海的日出,西凉大漠之中的落日别有韵味,很多地方,为夫都想带着夫人一起去看,夫人可愿同往?”陈默笑道。

“夫君在何处,妾身便在何处。”蔡琰低头帮陈默整理衣衫,柔声道。

“那就这般说定了。”陈默让蔡琰重新躺下,笑道:“昨夜夫人受累,继续歇息吧,为夫先走了。”

“嗯~”想到夜间缠绵,蔡琰轻嗔一声。

陈默笑了笑,起身离开。

“那仲达倒是说说,该如何做?”陈默反问道。

“臣不建议先攻蜀地,却可借佯攻。”司马懿躬身道。

“怎讲?”陈默扭头,看着司马懿笑道。

“回丞相,如今觊觎蜀地的,不止有丞相,还有刘备,据细作来报,这两年来,荆州刘备与蜀中来往颇为密切,那刘璋乃仁厚之人,性格有些暗弱,而蜀中东州士与蜀中士族之争,一直相持不下,若主公作势佯攻蜀地,刘备必然无法坐视,到时候定会设法入川,主公正好可以集结主力南攻荆襄,只要占据荆襄,便能切断长江,到时候无论是攻蜀也好,伐江东也罢,孙刘两家都难互助,此二地只要攻得一地,则剩下一地独力难支,取之易也!”司马懿躬身道。

陈默点点头,看着司马懿道:“继续说。”

“经过过去两年的酝酿,如今各州郡私学渐多,各地一些大家族都开始建立各自的书院,对三学确实产生一定影响,大多数书院,便是族中庶子或是有些关系的寒门,也会收取,书籍的泛滥使得人们对三学不再如过去那般渴求。”丞相府的议事堂中,司马懿帮陈默总结着这两年天下的变化。

在书籍未曾泛滥之前,人们想要求学,寒门学子只能依附世家,陈默创办三学,给这些寒门或是不受重视的庶族看到另一条路,可说是打破了一部分士族对学识垄断的地位,但如今书籍泛滥,过去那种一书难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印刷术被普及,只要在像样的城里就能买到书籍,虽然贵一点,但至少有价,买不起书局的书,也可以在写小书坊里买一些廉价书籍,虽然质地不是太好,但内容却都是一样的。

而世家大族开始开办自己的书院,也从朝廷这边抢了一部分学子,不少庶族、寒门自然会选择自家的书院或是跟自家关系相近的书院就读。

不过太学就只有洛阳一家,每年官吏也是从太学中派遣,也是通过书院这条路走向仕途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些学子最终还是要汇聚到太学院来的,只要太学把握在陈默手中,书院建的越多,陈默越高兴,他不怕这些新生书院威胁到三学,一个太学不够,可以建两座、三座太学。

“很好。”陈默点头笑道:“这样才能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否则只凭三学的话,怎能让天下学士尽归朝廷?”陈默笑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